欢迎来到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 > 都市言情 > 诡三国 > 第3684章 雨锁河洛匠补天, 烟迷嵩山壑藏兵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3684章 雨锁河洛匠补天, 烟迷嵩山壑藏兵(2/5)

石杂质、木炭种类等,但受限于提纯技术,发现爆破效能不理想,然后又试图在火药之中添加疏水剂的方法,在火药混合时直接加入少量研磨极细的蜡末、或特定疏水性植物粉末,但效果存疑……

    斐潜甚至收到了一些工匠对于防水材料的设想性的报告,比如有人建议可以使用处理过的动物肠衣或膀胱,作为天然防水袋……

    好吧,灌肉肠还没有大量普及,灌火药先行了是吧?

    除了在火药上的防水研究之外,对于火炮本体,尤其是点火系统的防水,也是在研究和改进。

    最先设计出来的,就是炮口塞子。

    木质,包上皮,然后打上金属把手。在非射击状态和装填间隙盖住炮口,防止雨水直接灌入,射击时快速取下。

    但是对于点火的火绳问题,还是最大的难点。

    原始的导火索或火绳在雨中或是在潮湿的环境下,极易熄灭。然后有人提出可以在火炮的火门,也就是点火孔上方设计一个可开合的小型金属防护罩。点火时用手或工具快速打开,点着后立刻盖上,保护火苗和火门区域不被雨水直接浇淋。

    这玩意依旧容易进水,然后又有工匠建议,将防护罩的形状设计成小亭子状或倾斜的挡板,减少进水可能性。

    后来有工匠建议在火门处设计一个小凹槽或可拆卸的铜盒,里面预先放置一层经防水处理的、极易点燃的引火药。当受保护的火绳或火种点燃这个引火药时,能可靠地引燃炮膛内的主装药,即使主装药表面略受潮。

    可是这引火药的制作么……

    斐潜当然知道火炮火枪最后走上了燧发的科技线,汉代确实也有利用燧石取火的技术。但是如何有效的确保击打燧石产生足量的火花,然后又绕回到了有效的引火药上……

    而且火炮上加装这样的机构,如何如何确保有效重复的使用不出问题,这需要精密的金属加工和机械设计能力,对汉代是极大挑战。手搓一两台问题不大,比如汉代也有精密到了后世都惊叹的指南车打更车记里车等等,但是要大规模生产么,还是麻烦。

    通过这些措施,如今黄氏工匠已经显着提高了火炮在小雨、薄雾、中等湿度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。哑火率也大大降低,但是面对持续性强暴雨,效果仍然有限,尤其是点火系统。

    还有额外的一个问题,那就是更『费钱』了

    斐潜:『︿( ̄︶ ̄)︿』

    在汉代的技术背景下,虽然黄氏工匠他们不太可能发明出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防水发射药,或可靠的雷管,但通过智慧地利用桐油、生漆、蜂蜡、压实造粒、油纸封装、简易防护罩甚至燧发装置的雏形,已经能够实现火炮在非极端潮湿,降雨条件下的实用化……

    现在,就等着具体实战验证了。

    巩县?

    不,斐潜想到了一个比巩县可能要更好一点的地方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曹操接到了曹仁从襄阳发来的捷报。信中以激昂的笔触描述了其如何利用疑兵之计,调动骠骑诸部,成功焚宛城之粮、重创甘宁水军,虽未能尽全功,却也极大地挫伤了南北两线骠骑军的锐气,暂时缓解了襄阳所面临的压力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曹仁,可不是仅仅只有襄阳保卫战的光辉。

    曹仁早期跟随曹操起兵,讨袁术,他是前锋,平徐州,他是别部大将,在和袁绍作战期间,独立领兵守卫西线,果断出击,大败袁军,彻底粉碎了袁绍从西线夹击曹操,和试图截断曹军粮道的计划,解除了曹操侧翼的巨大威胁。

    而且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,后世之人大多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戏精萌宝总裁爹地追妻忙 身为剧本组的我不是很懂你们 我在未来开疯人院 我和七个姐姐的荒岛生涯 我穿进了恋综剧本里 暗恋有声音 农家甜妻带福气 我夫人是大家闺秀 穿书后,炮灰女配杀疯了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